新落地的《水十條》不再停留在減少排量、控制排放標準等舊手段上,而是直接把河流等水體的改善程度作為考核標準。《行動計劃》明確,到2020年,要實現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,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,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,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。到2030年,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整體改善,水生態功能基本恢復。要達到這個目標絕不容易,數據顯示,目前全國工業、生活污水等排放遠超環境容量。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,近十分之一喪失水體使用功能(劣于Ⅴ類),京津冀區域內劣于Ⅴ類的斷面比例高達34%,從1995年開始,全國已經累計發生了1.1萬起突發水環境事件。環保部污防司副巡視員陳永清介紹,在全部措施中,涵蓋了解決城市水體黑臭等水質量污染問題、修復保護水生態、防范環境隱患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,這些措施都落實到“具體部門”。具體來看,針對目前部分企業排污量大的情況,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對“小型造紙、印染、電鍍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“十小”企業嚴格“清除”,對焦化、有色金屬等排放強度大的十大行業,要實施清潔化改造,企業必須全面達標排放。如果超標排放,會被黃牌警告,進行限產或停產整頓;整改不到位且情節嚴重,就會被紅牌“罰下,一律停業、關閉。從2016年,這些企業的信息將定期向公眾公開。以上有上海耐勵泵業為您轉載,信息來源:互聯網
|